【琴台客聚】家是用來滿足想像的
伍呆呆
這些日子但凡有朋友問起本呆在忙什麼,一律答曰:在家挖坑。有的朋友便以為本呆是在開玩笑,因為網上的段子裏一直有「挖坑」之說。然而本呆所挖的坑卻是真的「坑」。
新屋的後院有塊小小的不足100平方米的地,本呆自小喜歡花草樹木,自然是要將它打造成花園的。因為喜歡自己動手DIY,亦因為要節省開支,從撿拾地裏的建築垃圾,到買來新土倒入地中的鋪陳,再到後來規劃菜地和花園,給花兒和菜苗們挖坑入住,全部都是本呆自己親手一一搞掂。挖了許多的小坑種下花苗和菜苗,又挖了一些中坑種了幾棵小樹,本呆在園子裏轉了幾天,終於下決心要挖一個大坑做魚池。
決心既下,便立即動手挖坑。挖魚池與挖種菜的小坑、種樹的中坑兩樣,挖起來比想像中的困難多許多,後來坑挖得深了,本呆累得坐在未來的魚池裏,恨不得把挖出的土再扒下來,將自己埋在坑裏長眠不起,從此不再為手中的鋤頭和滿地的泥土所累。然而歇息好了站起來一看,本呆毫無章法埋頭苦挖的「魚池坑」竟然被挖成了一條魚的形狀!於是疲累頓消,十分意外地驚喜起來。
因為不想用水泥砂漿將土地硬化,本呆早已計劃魚池只用防漏膜墊底儲水,又托賣土的小李總買來一車鵝卵石,打算鋪在魚池的底部和周圍。等到李總帶着工人辛辛苦苦地把幾十個編織袋裝着的鵝卵石全部卸到園子裏,本呆這才哭笑不得地發現那些鵝卵石只有雞蛋大小,無法全部用於魚池的鋪設和造型。讓工人把每袋幾十公斤重的石頭再全部搬走似乎有點不現實,便將石頭留下,把園中原本鋪好的紅磚小徑改成了石頭路。
大鵝卵石拉回來,本呆又用了幾天時間,把石頭一塊一塊地鋪在被本呆挖出魚形的「魚池坑」上,將礙眼的黑色防漏膜全部遮住,將「魚頭」的位置墊高,放上一個打了孔的舊水缸,再裝上水泵,水管往舊水缸裏一放,水便從水缸口跌落下去,小瀑布一般地流向魚池裏。往鋪上鵝卵石的淺淺的魚池裏放一群小魚,邊上零散地種上水芹菜和香菖蒲……此時的魚池哪裏還是一個魚池?分明就是本呆小時候常常背着父親帶着小狗去嬉戲玩鬧的小溪。
再後來又在網上定做了一座小木橋,運回來後簡單地安裝起來,架到「小溪」的中間,水裏的小魚們有了躲避的地方,而本呆在一旁的休閒平台上不僅能「憑欄觀魚」,又能愜意地感受「小橋流水人家」的悠然的意境了。
有想參照本呆的方法做魚池的鄰居到家參觀,經過前廳到後園去的時候看到本呆的那面紅磚大書牆,有的評價說像書店,有的評價說像圖書館,有的看完後園之後說像是民宿。本呆便告訴他們,我小的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夠住在圖書館裏,時時都可以有書看。
年關又近,不知又有多少人在裝修新屋。只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會和本呆一樣,認為家是用來滿足自己的各種想像的,讓自己感覺舒適和溫暖的。
至於旁人的評價,管他呢。